“進一步提高征收拆遷貨幣化安置的比例,促使區(qū)域存量商品住宅去庫存。”
這是本周南京市《市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(fā)展的意見》中的原話。相關政策在杭州、上海等城市也曾有發(fā)布。地方政府傳達的信號其實就一句話:以后動遷安置,拿錢可能比拿房子更劃算!
很多城市的搬遷補償都“從房變錢”
在上述文件中,南京要求,動遷時對選擇貨幣化補償、放棄申購征收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,并在簽約期限內搬家的居民,給予不超過房地產評估總額20%的獎勵。
對于庫存量較大的溧水、高淳等區(qū),要有針對性地進一步提高棚戶區(qū)改造貨幣化安置的比例,控制集中新建安置房,利用市場存量的商品住宅用于棚戶區(qū)改造。
再來說說杭州。其2月26日發(fā)布的《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(wěn)健康發(fā)展的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,也明確提到:增加住房貨幣化安置力度,對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,鼓勵全部實施貨幣化安置,而被征收人(后被補償人)使用貨幣補償款購買存量普通住宅的,購房成交價不超過貨幣補償額的,免征新購住房契稅,如果超過補償款的,對差價部分按規(guī)定征收契稅。
同時,杭州還要求,實施棚戶改造項目的貨幣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%。
上海其實也有執(zhí)行此類舉措。由于軌交18號線的建設需要,邦爺一朋友在浦東大道的房子就會被拆遷。若是以前,他很有可能得到兩套房子作為動遷補償(但房子是位于上海郊縣的,比如浦東的新場,或者寶山羅店)。但現在政府并未推出安置房補貼,而是按照房屋每平米11萬元的價格來補償錢款。
“貨幣安置”釋放大量樓市需求
上述幾大城市的措施,其實都是響應2月22日國務院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(guī)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》對“采取貨幣安置為主的動遷政策”的要求。
《意見》強調,要打好棚戶區(qū)改造“三年攻堅戰(zhàn)”,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(zhèn)棚戶區(qū)、城中村和危房的改造。所有的保障房和經濟房要有退出機制,成為有限產權(類似于香港的公屋)。
看來,貨幣安置很可能成為動遷補償的主流,那這會有什么影響呢?
最突出的一點,或許就是對房地產市場需求的推漲。
之前動遷安置一般采用房屋實物,比如上海的動遷補償,就把安置房以比市場價便宜的價錢賣給動遷戶(也有些是直接置換房屋),這個價格往往會非常便宜非常誘人,讓絕大多數居民會選擇“以房換房”。比如佘山附近的商品房普遍超過2萬/平,但按照動遷協議價賣給動遷戶的房子只要12000元/平。
現在推崇“動遷安置以貨幣為主”,政府或將補償金額和相關條件設置得更誘人,讓動遷戶覺得拿補償金比拿房子更好。
公眾號“老陸論市”就曾曝料,上海去年下半年,閘北某地塊拆遷,2套20多平米房子,最終動遷補償給到10萬一平米。
可以看出,這既是全國樓市“去庫存”大背景下的順勢之舉。但上海的情況也讓邦爺疑惑,動拆遷成本高了,以后賣出的地,價格還會低嗎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