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周圍的乘客都有“有所為有所不為”的群己界限和自律意識,這名小男孩就沒有必要再舉著一張紙片提醒周圍的乘客了。
近日,哈爾濱地鐵里感人一幕在網絡熱傳:小男孩目不轉睛地盯著報站器,手里還舉著一張紙?zhí)嵝阎車娜诵÷朁c,想讓快遞員爸爸多睡一會……小男孩小軒稱,地鐵里有的叔叔阿姨打電話或說話聲音很大,他擔心會吵到爸爸睡覺,所以拿出練習冊,撕下一頁紙寫下了上面的那句話。
小男孩盡管沒有將“爸爸,我愛你”大聲說出來,卻用自己的行動進行了一次無聲的情感表達。當許多孩子乘地鐵都需要父母照顧的時候,這名小男孩卻主動承擔起了照顧爸爸的責任;“讓爸爸多睡會”不僅傳遞出他對父親的關心,也傳遞出他對父親艱辛與不容易的體諒。
開放、流動的地鐵車廂作為一個公共空間,乘客之間也存在著千差萬別,一些人將地鐵車廂當成自家的“后花園”,熱衷自說自話,很容易打擾到他人。這位心疼爸爸的小朋友,希望周圍的成年人說話聲音能小一些以免吵到爸爸。一句簡單的“讓爸爸多睡會”觸碰到了人們心中的柔軟地帶,引發(fā)了不少人的情感共鳴與心理共振。
部分乘客權利意識高漲,規(guī)則意識和邊界意識卻“慢了一拍”,這種“文明的剪刀差”,對于其他乘客而言是一種打擾。而“讓爸爸多睡會”在本質上也是一種逆向的社會化,小男孩在無形之中對成年乘客們進行了一次關于規(guī)則、邊界與公共文明的教育。如果周圍的乘客都有“有所為有所不為”的群己界限和自律意識,這名小男孩就沒有必要再舉著一張紙片提醒周圍的乘客了。
千姿百態(tài)的社會流動,讓人們擁有不同的生存狀態(tài)。在一些不良心態(tài)的裹挾下,有的孩子非但不能理解和體諒父母的艱辛與不容易,反而抱怨、指責認為正是由于父母的無能與失敗,才會導致自己“低人一等”,沒有過上好日子。根據媒體報道,小男孩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快遞員,領孩子去上學前班時在地鐵上睡著了。“爸爸是個超人,要工作還要照顧我,我想讓他多睡會兒。”小男孩的舉動無疑值得點贊,因為他體諒到了父親的不易。
父親節(jié)作為一個“舶來品”,為人們的情感表達提供了一個契機。不論是贈送禮物,還是陪伴父親聊天吃飯,抑或帶父親外出游玩,人們用各種形式對父親進行情感表達。對于許多父親而言,與感恩相比,他們更希望得到孩子們的體諒,體諒他們的局限、體諒他們即便不成功卻已經為了更好的生活付出了足夠的努力。
上緊了發(fā)條的快遞員,很少有機會能夠“慢下來”;可是,他們并不是永遠不知道疲倦、沒有情感的機器人,也需要“歇一歇”。小男孩的“讓爸爸多睡會”讀懂了普通勞動者的不易,體諒了父親的艱辛,也見證了他精神世界的健康與豐富。
□楊朝清(大學教師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