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《科學》雜志上報告說,動物實驗證明,睡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重新調整大腦中負責學習和記憶的神經元,因此缺乏睡眠會影響大腦的記憶能力。
目前,科學家認為信息儲存在神經元的突觸上,這些突觸能讓神經元之間互相聯系。一個神經元會通過突觸發(fā)送信號分子,這些信號分子被另一個神經元突觸上的受體蛋白質“捕獲”,從而完成信息傳遞。但是一個神經元接收信號分子的總容量是有限的,如果受體蛋白質已經接受了足夠多的信號分子,就會失去正常處理信息的功能。
美國約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學醫(yī)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行實驗,分析了其大腦中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海馬體等區(qū)域中的神經元。結果發(fā)現,小鼠在睡眠狀態(tài)下,這些神經元中的受體蛋白質水平與清醒狀態(tài)下的水平相比下降了20%。
研究人員說,這是首次在活體動物上發(fā)現相關蛋白質自我平衡式下調的證據。研究人員認為,這種下調可讓小鼠大腦中的神經元在睡眠中得到休息和重整,等醒來的時候,一些之前已經“過載”的神經元就會恢復正常處理信息的能力。
研究人員認為,這些發(fā)現證明了小鼠大腦中神經元在清醒狀態(tài)下只能儲存一定數量的信息,然后就必須要重新調整,如果缺少了睡眠和相應的調整過程,那么已形成的記憶也有可能丟失。這種機制也很可能存在于人類大腦中,因此熬夜工作常常得不償失,反而會導致大腦中的相關記憶減弱。(記者 胡丹丹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