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有兩條消息傳得很熱:一是豐田要與比亞迪、寧德時代合作搞研發(fā);二是北汽入股戴姆勒,雙方進一步系牢資本紐帶。35年來,引進引進再引進、合資合資再合資,到處引進、到處合資,說實話,作為一個帶中國字頭汽車媒體的老記者,長期以來,每輒聽到這類消息,心里多少有點不是滋味兒。“什么時候人家也來引進我們的技術?什么時候人家也來找我們合資呢?”
第一條信息,盡管寧德時代早就開始在德國建廠,拉開與德國車企合作的帷幕;盡管比亞迪的電動客車早已銷往多個發(fā)達國家,并在美國建了組裝廠,但一聽說是歷來十分“傲嬌”的豐田敲開了中國企業(yè)的門尋求合作,業(yè)界人士還是有點不一般的感覺。當然,第二條消息給筆者的感覺也很好,戴姆勒與吉利、北汽兩家結了親,而且關系更趨密切,預示著中國對戴姆勒這家世界最大的豪華轎車制造商的影響更大了,也將對未來BBA在華競爭格局產生很大的影響。
不過,在上述三樁合作中,主導權不一樣。豐田找寧德時代和比亞迪,主導權自然在后兩者手里;北汽與戴姆勒因實力懸殊,主導權應該在后者手里。豐田看中的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技術研發(fā)能力和產品價格優(yōu)勢;戴姆勒愿意與北汽相互持股,看中的是中國這個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巨大規(guī)模和增長潛力。
在中國的“雙積分”政策壓力下,豐田需要加快在華推出電動汽車的步伐,但由于其全固態(tài)動力電池按計劃明年才能商業(yè)化,時間有點晚了;即便是產品出來了,初期價格也會居高不下,性價比肯定干不過中國兩大電池巨頭。要在新能源汽車價格上完善產品梯次,不能不找尋中國最優(yōu)秀的動力電池企業(yè)來合作。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又是世界級動力電池品牌,入得了豐田的“法眼”。
當然,豐田也可以找韓國的三星SDI、SKI或LG化學談合作,但日韓兩國的民族感情對立嚴重,且短期內難以轉圜。為了報20世紀80年代韓國趁火打劫、把日本擠下半導體高端市場頭把交椅的“仇恨”,自7月4日起,日本開始限制向韓國企業(yè)出口氟聚酰亞胺、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這三種半導體基礎材料,一下子捏住了韓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出口國的“七寸”,而且任憑韓國怎么叫喚都不打算松手。中、日、韓是世界動力電池三強,日韓關系如此,豐田只有找中國企業(yè)合作了。
豐田極為擅長改善和改良,對品質和可靠性要求極嚴,在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那里取得“真經”之后,很有可能獨自制造,意在打造安全性、穩(wěn)定性和可靠性最好的動力電池,復制其在鎳氫電池領域的輝煌。
全固態(tài)電池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產品,但研發(fā)難度很大。豐田找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合作,不排除其在這一研發(fā)領域遇到了瓶頸。全固態(tài)電池和氫燃料電池才是豐田心目中理想的完美動力電池,與中國兩大動力電池巨頭攜手合作,恐怕只是豐田緩解“雙積分“壓力的權宜之計。不過,這也無可厚非,不雙贏不合作。
去年5月,李克強總理在日本北海道參觀豐田先進技術之后,燃料電池汽車這臺“冷灶”突然變成了“熱灶”,豐田肯定喜出望外,沒想到讓中國總理欣賞“未來Mirai”的效果這么好。豐田熱切期待著中國的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規(guī)模能早日大起來,以便其“在有需求的地方現地生產”。今年7月9日,工信部發(fā)布“雙積分”修正案意見征求稿,提出了“低油耗車型”這個概念,并將其油耗積分列入新能源汽車積分統計系統當中,“給其實不給其名”。有人認為:“這似乎為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發(fā)展打開了一扇小門。”也有人說,這是對逆勢增長的普通混合動力車的實力和貢獻的一種追認。
近來,豐田對先進技術越來越多的中國越來越“感冒”。7月25日,豐田又向滴滴出行投資6億美元,與中國企業(yè)在智慧出行方面展開合作。豐田還將與滴滴、廣汽豐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,為平臺司機提供相關服務。在智能網聯汽車研發(fā)領域,豐田需要難得的大數據和運營平臺的支持。
再看奔馳。去年,奔馳連續(xù)第三年摘取全球豪華汽車品牌年度銷量桂冠。在中國,奔馳轎車去年的銷量超過65萬輛,是美國的兩倍多,創(chuàng)下該品牌單一市場年銷量突破65萬輛的紀錄。在高檔豪華轎車市場上,奔馳為何最顯赫?原因很簡單,奔馳轎車的內外顏值要明顯勝過寶馬和奧迪,它看起來尊貴而又不顯老套陳舊,勁健而又穩(wěn)重。它的換代造型很成功,沒有像其他德系車企那樣落下“套娃”的詬病。
中國已成為BBA全球最重要的市場,強化與中國的聯系成為必然。相較于豐田,奔馳早就與比亞迪建立了合資公司,生產騰勢純電動乘用車。與中國公司合作的歷史、深度和廣度,奔馳都要勝豐田一大截,這也許就是雷克薩斯與奔馳在華銷量遠不在一個量級上的根本原因。由此看來,文章開頭所述的兩條合作信息雖然比較熱,但里子差別相當大。秦淑文
《 中國汽車報 》(2019-07-29 002 版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