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眸2021 平凡人物 榜樣力量 |
時間:2022-02-03 20:59:50 來源:生活連線 作者:陽湖網 |
|
回眸2021
平凡人物 榜樣力量 無論在哪個時代,都會涌現(xiàn)出一批榜樣,他們或許是黨員、志愿者,或者只是普通人,雖然身份不同,但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,總是會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,他們的故事可能很簡單,但他們身上的那一份力量卻是沉甸甸的,《回眸2021》,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榜樣身上的閃光故事。 天寧區(qū)見義勇為基金會理事長 顧衛(wèi)東:我也感動的,90多歲人還下河救人,精神值得我們學習。 見義勇為老人 宋有法(92歲):應該的。 這位白發(fā)老人叫宋有法,今年92歲,是一名有著6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。2021年7月10號中午,他和一群老人正在紅梅公園的一個荷塘邊上納涼,其中一名坐在石墩上的蘇大爺突然向后一仰,一下子就栽進了池塘中,當時大家都慌了,大聲呼喊著快救人。 見義勇為老人 宋有法(92歲):我一看他一動不動,趴在水里,我考慮也沒考慮,晚點是要悶死的,我就跳下去,把頭托起來。 宋有法是目前常州最年長的見義勇為者,面對見義勇為基金會的表彰,他說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本就要時刻起到帶頭作用,看到他人有難,就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去幫一把。 連線記者 閔御嫣:一位92歲的老人在其他老人遇到危險的時候,依然選擇跳河救人,這是面對突發(fā)事件,應急采取行動的勇氣,但面對未知的風險,仍然有一群人逆向而行。去年7月份,河南多地持續(xù)遭遇特大暴雨,在常州跑貨運的安徽人劉永振第一時間通過多渠道報備,愿意用自己的貨車免費拖運物資、參與救援。 志愿者 劉永振:接到電話我說我可以去,問我這邊的情況,我說你不要問我有多遠,我既然打這個電話,我就絕對去,無論是支持河南還是作為退伍軍人中的一份子。 7月24日晚上,在湟里卸貨的劉永振接到了電話,他立刻處理好自己的工作,然后回家連夜準備了30幾個諸如電焊機、切割機、繩索等救援設備,馬不停蹄地驅車趕到河南省衛(wèi)輝市,沖鋒在防汛救災一線。 志愿者 劉永振:5人的突擊小組,其中的3個人不會游泳,水位已經達到下巴,這種情況下我就臨時用部隊的方法,因為我當過兵,你的指揮權被我罷免,全權指揮由我來,我是黨員。 退伍不褪色,退役不退志。在持續(xù)四天的救援中,劉永振一直穿著曾經的軍裝。 志愿者 劉永振:我雖然是一個退伍軍人,但是他們看到我穿著這身軍裝,他們說解放軍終于來了,給我感覺好像又回到當兵的時候,又有用武之地了。 連線記者 閔御嫣:無論是見義勇為的老人,還是逆向而行的志愿者,相信在他們的這些閃光故事背后,肯定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溫暖之舉,愛心總是因為堅持而顯得更加有力量。接下來的這位也是一名退伍軍人,他因為開著一輛愛心車進入大家的視線,又通過兩年多的堅持,讓這段愛心之旅變得意義非凡。 接送現(xiàn)場一輛愛心車,5000次接送,17萬公里的路程.......這位家住前黃鎮(zhèn)運村村的村民叫佘模方,今年72歲,是一名老黨員也是退伍軍人,1975年從部隊復員回鄉(xiāng)。退休后,為了接送孫子上下學買了一輛電動汽車,后來孫子上了大學,電動汽車也就閑置了下來。2019年1月份,佘模方經過前黃公交車站時發(fā)現(xiàn),有很多乘車不便的老人,而自己又有輛汽車,便萌生了開愛心車的想法。 前黃鎮(zhèn)運村村村民 佘模方:有的人腳不好,走路不方便的,上車也不方便,然后公交車就算有到運村的,家也不在運村,要走兩三里路的,然后我想想就做做好事吧,7月1號正式開始做的。 2019年7月1號建黨節(jié)這天,佘模方正式開啟了接送老人的愛心之旅,起初這種愛心之舉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,但在佘模方一次次的實際行動中,大家都感受到了這位老黨員身上的責任感。 前黃鎮(zhèn)大成村村民 嚴杏琴:不管下雨天,大風天,總歸接到我的電話就來送我了,兩年多,次數(shù)我也記不清了,我們幾個老年朋友也聚在一起說,你們電視臺一定要多方面的宣傳他的好人好事,他那種不計個人得失,任勞任怨。 兩年多來,每次為愛出發(fā)的佘模方總要別上黨員徽章,這不僅是他的儀式感,更是他為愛堅持的標準。 前黃鎮(zhèn)運村村村民 佘模方:這個外面的衣服脫掉了,里面也有的,這個是衡量我做事情的標準,這個別在上面,你講話不注意,或者是做事情不注意,別人會來督促你的,你應該做這個事情,因為你是共產黨員。 連線記者 閔御嫣:有人為愛堅持,也有人為愛“獻身”。在我們武進,有一位94歲的老黨員名叫萬福龍,在1998年的時候,便立下遺囑捐獻遺體,去年11月13日晚這位老人駕鶴西去,兒女尊重他生前的決定,完成了他的遺愿。 萬福龍長子 萬里:我父親是這樣一個人,他是很艱苦樸素,那么他為什么要捐獻遺體,他有感恩這種思想,八九十歲的人沒有能力去報答了,只有一個辦法了,我死了之后我遺體捐獻出來,多少做一點貢獻。 和萬福龍有一樣想法的還有家住雪堰鎮(zhèn)漕橋村的華友根老人,他不僅自己成為了遺體捐獻志愿者,還鼓勵周圍人加入遺體捐獻的隊伍,是常州“遺體勸捐第一人”,已經成功勸捐13人。捐獻遺體志愿者 何春華:從醫(yī)學角度或人間需要用的角度,是不是還可以用一下?可以拯救一下眼睛不好的人,或者哪些器官不好的人,我們好的還能給他用。要摒棄過去老的觀念,不是一定要入土為安。 常州市紅十字會捐獻工作部三級主任科員 羅杰:非常感謝華友根老人不僅熱心于公益事業(yè),他也非常關心遺體捐獻工作。 華友根: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我要做到做不動,做到最后一口氣為止,最后把身體交給黨。連線記者 閔御嫣: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,每一個榜樣身上都有撼動人心的力量,是跳河救人的勇氣,是逆行救災的決心,是5000次往返的堅持,也是捐獻遺體的大愛。榜樣力量,致敬這些平凡中的偉大!
|
|
|
|